清自然資函〔2019〕502號
農工黨清遠市委員會:
貴委在清遠市政協委員會第七屆會議上提出的《關于以老舊小區“微改造”為抓手,提升清遠城市建設管理精細化、品質化水平的建議》(第20190143號)已收悉,經綜合市市財政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等協辦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您們在提案中所提出的如強化頂層設計分類實施指導、構建城市社區多元共治機制、明確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來源等建議。對提升清遠的城市規劃建設水平、促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提高城市發展品質等工作很有建設性,對我們的工作很有啟發和幫助。
在改善人居環境、補足城市短板,還城市居民舒適、宜居環境,我市在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模式與運行機制,各相關部門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強化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政策
為破解老舊小區改造推進過程中存在的政策上和操作上的難題,在充分調研及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并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政策,市政府已于今年6月14日正式印發了《關于印發清遠市市轄區“三舊”改造實施細則的通知》(清府函[2019]111號)。理順優化“三舊”改造項目流程,確定政府在舊改中的角色與地位,調動改造主體的積極性,明確了各階段工作任務和責任主體,提出了公益用地移交等內容與要求。其中,在公益用地移交方面提出了在舊城鎮、舊廠房改造中,將工業用地等用途改變為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的自行改造項目均需移交公益性用地,向政府無償移交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或其他公益性項目建設用地(含紅線退縮用地)的比例不低于15%,移交的公益性用地應為國有建設用地等具體要求。
二、科學合理編制專項規劃
切實發揮規劃的統籌作用,科學編制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規劃,根據我局組織編制的《清遠市中心城區“三舊”改造專項規劃》,明確項目改造范圍、改造目標、功能定位、總體用地布局和規模、用地功能布局(功能控制要求和強度控制要求)、配套設施的總體規劃與布局、道路交通的主體規劃和道路網絡構成、環境景觀設計和公共空間規劃、歷史文化遺存保護、自然生態資源保護等內容以及相關管控要求。同時,結合《清遠市中心城區城市“雙修”規劃》,以繡花的功夫,修補完善老舊片區的教育、醫療、文體、公園綠地、消防、環衛、肉菜市場以及市政設施等的內容,增加老舊小區的活力和宜居水平。在具體改造過程中,將本著陽光規劃,運用“共同締造”理念,通過系列社區活動、社區事件、社區營造等方式和方法,充分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謀求社區居民社區認同感、社區參與感的提升,充分激發居民群眾熱情,調動社區相關聯單位的積極性,共同參與社區改造,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三、以民生實事為抓手,推動老舊小區“微改造”。
起草《市中心城區城市功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整治一批交通黑點、加快小學、醫院、肉菜市場等設施的建設、推進社區綠地、街頭小廣場建設,廣泛實施立體綠化,實現身邊增綠、見縫插綠。
加大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區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力度。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居住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舊小區老年人住宅建筑無障礙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可解決老年人日常起居和出行的不便。按照《清遠市加強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區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建議按片區確定居住區無障礙設施改造的范圍和規模,居住區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重點應為居住區緣石坡道、輪椅坡道、人行通道以及建筑公共出入口、公共走道、地面、樓梯、電梯候梯廳及轎廂等設施和部位。
加強對既有住宅小區增設電梯工作的指導。按照《清遠市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要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要遵循安全、節能、環保、經濟等原則,滿足結構安全、消防、防災等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加裝電梯的設計方案應綜合考慮場地條件、結構安全、消防救援通道、環境影響等因素,減少在通風、采光、日照、通行、噪聲、視線干擾等方面對相鄰住戶的不利影響。
有序推進老舊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隨著低碳經濟模式的推進,節能減排將是今后汽車發展的主導方向,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是解決這個技術難點的最佳途徑。按照《清遠市“十三五”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及《清遠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建議根據總停車位數量比例逐步推進老舊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和鼓勵老舊小區實施節能改造。按照《清遠市促進
綠色建筑發展暫行辦法》、《清遠市“十三五”建筑節能與建筑行業綠色發展規劃》及相關規范要求,建議老舊小區的改造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從技術可靠性、可操作性和經濟實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選取合理可行的節能改造方案和技術措施對老舊小區進行節能改造。
四、因地制宜,探索新模式
因地制宜,調動各改造主體和改造對象積極性,拓展改造渠道,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多種改造方式,將現代與傳統結合,讓城市留住記憶,靈活運用綜合整治、歷史文化保護、生態修復等多種模式組合。一方面,整合相關資源,按規定合理利用改造項目周邊的零星、邊角用地,提高項目完整性和得地率,調動改造主體積極性,吸引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改造整治。另一方面,出臺公建配套項目和土地出讓金鼓勵措施鼓勵相關措施,提高改造質量。如根據規定將公共設施和市政配套設施等公建項目,納入改造成本核算;如“三舊”用地由政府依法收回或征收后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所得出讓純收益可按規定用于補償原土地權利人,并可采取物業返還等其他方式兌現補償。在調動各改造利益方的積極性的基礎上,明確相關改造主體后,將利用我市創建文明城市等契機,同時發揮基礎黨建等作用,結合各老舊小區的資源稟賦以及相關規劃要求,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的發展。
今后,我市將在統籌謀劃、組織協調、部門聯動、模式引導、信息化建設、業務水平提升等方面繼續下工夫,著力改進和完善薄弱環節。
最后,感謝貴委對清遠城市發展、舊區改造、規劃與建設等工作的關注與支持!
清遠市自然資源局
2019年7月3日
(聯系人:編研中心 黃端 電話:3365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