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峽大壩前,近日洪水帶來了上游的大量垃圾。
視察組在樂昌峽水利樞紐聽取介紹。
干流總長468千米,流經韶關、清遠、佛山三市的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北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清遠人,這條承擔了清遠飲用水重責的母親河,要怎樣保護水質安全?
在今年2月份舉行的清遠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市衛計局副局長陳麗霞代表市民進清遠基層委員會提交了題為《建設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確保廣清戰略飲用水安全》的提案,將焦點對準清遠的水質監測體系,提出利用廣州支持,免費為清遠各縣(市、區)需檢測的樣本提供項目完善的檢驗;實現清遠每個
水源監測點能保證每月一次的基礎性指標檢測,每季度一次的全面檢測。之后,這一提案被確定為市政協今年重點督辦的6大提案,由市長江凌領頭辦理。
5月27日-29日,市政協提案委員會聯合省北江流域管理局,由市政協副主席黃衛星帶隊,組織市政協委員10余人,從上游的北江支流武江開始,途經韶關樂昌峽水利樞紐、清遠飛來峽水利樞紐、北江大堤、佛山三水區蘆苞水閘,考察了樂昌峽水利樞紐、飛來峽水利樞紐建設及其庫區的水質監測情況,尋找北江水質監測、維護體系的優化方案。
水利樞紐首要保護水安全
27日下午,調研組驅車來到韶關樂昌市,到達位于北江一級支流武江之上的樂昌峽水利樞紐。作為北江一級支流的武江,發源于湖南臨武縣,在韶關沙洲尾與湞水合流。自去年建成之后,樂昌峽水利樞紐將樂昌市區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聯合湞江灣頭水利樞紐共同運用,將韶關市區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保護了樂昌和韶關的80余萬人口。
28日下午,飛來峽大壩閘門大開,水聲轟鳴。近日來清遠多地集中降雨,水利樞紐持續開閘泄洪,發電也隨之停止,“如果要計算損失的話,每天損失一百多萬元。”飛來峽水利樞紐管理處主任黃順明告訴委員們,飛來峽水利樞紐第一目標不是發電帶來的經濟效益,而是確保防洪安全。
兩大水利樞紐同時肩負著處置水污染突發事件,保證下游水安全的重任。在飛來峽水利樞紐,近年來,北江發生了2起水污染突發事件,分別是2005年的鎘污染事件和2010年的鉈超標事件,都是因上游韶關市冶煉廠工業廢水超標排放導致,加上滃江支流因上游礦場的過度開采和工業大量排污,水質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這兩起水污染突發事件中,飛來峽水庫都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三江匯流致庫區水質日趨下降
在樂昌峽水利樞紐管理處,委員們的問題集中在管理處對庫區水質的監測和保護措施上。樂昌峽水利樞紐上游庫區河道長達60公里,需要承擔湖南、廣東兩省境內上游的各類污水、垃圾,來自湖南省境內的廠礦排污,來自上游鄉鎮的禽畜養殖、生活垃圾,都是水質受破壞的來源。
在樂昌峽和飛來峽兩處大壩上,閘門前方堆積的垃圾都吸引了委員們的注意。在飛來峽水利樞紐,工人們正在清理著隨洪水而來的漂浮物。飛來峽水利樞紐管理處辦公室主任陳志宏介紹說,這些垃圾來自于庫區上游,這樣的漂浮物每來一次洪水就要清理一次,去年清遠“8.16”洪災后,管理處請來的工人花了二十天,才把80噸的漂浮物清完。
黃順明介紹說,這些垃圾來自飛來峽庫區的10個鄉鎮。10個鄉鎮的46萬人口,給飛來峽庫區的水資源保護帶來了壓力。工業特別是水庫上游地區重工業的迅速發展,垃圾、農藥、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大量增加,導致周邊環境不斷惡化,飛來峽水庫水質日趨下降。
資料顯示,飛來峽水利樞紐庫區上游來水主要有三個:北江干流、連江和滃江三江匯流,根據飛來峽庫區污染普查成果,庫區污染物大部分來自上游流域,上述三個支流在流入庫區時污染物濃度已經較高,且滃江長湖水庫還存在大量網箱養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等,使庫區面臨較高的水質污染風險背景值。與此同時,來自于上游廠礦的排放物,導致重金屬污染的危險仍然存在?! ?br/>
保護水質要注重頂層設計
飛來峽水利樞紐管理處的技術人員介紹說,目前飛來峽庫區水質比較明顯的特點是氮、磷超標。資料顯示,庫區上游地區貢獻了96.4%的總氮和81.4%的總磷。因此,“對飛來峽以上的北江流域開展污染物現狀調查及預測,并采取措施控制上游排污,對水資源保護至關重要?!?br/>
但在兩峽所在的庫區,經濟發展與水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都已不容忽視。技術人員介紹說,近年來,地方政府在飛來峽庫區引進了大型項目,其中個別項目為污染較大、高耗能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個別企業在建設過程中還發生了擠占防洪庫容問題;庫區一些河鮮船、水產、畜禽養殖場的直接排污,對庫區水質也有很大影響。另外,庫區移民在種植沙糖桔等經濟農作物時,使用了大量的農藥化肥,對水庫水質也造成面源污染。
怎樣保護水資源安全,兩天的調研中,委員們的發言圍繞頂層設計和民眾意識兩方面展開。市財政局副局長邵軍委員說,對北江的水資源安全,不能單靠樞紐管理處,也不能單靠清遠,需要在更高層面上進行調節。
“不要等到污染完了再治理”。黃堯委員在發言時,除了提及要重視政府對此的支持,也提到對鄉鎮的水資源保護,他認為除了提升民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之外,也要通過資金補償等方式對這些地區進行鼓勵。
黃衛星隨后將此總結為,“首先要有頂層設計”,流經多座城市的北江,在水資源保護上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在省級、市級各層面的合作上做好協調,不至于各自為政。他說,政府必須重視這方面的投入,同時持之以恒地做全社會的普及宣傳教育。在兩天半時間的調研中,黃衛星多次提到了這一理念。
邵軍之后提到,現在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的考核指標,已經有所改變,從過去的GDP主導,到現在加入了生態考核指標,她認為這對促進地方政府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重大利好。除此之外,委員們也認為,目前進行的美麗鄉村建設中,執行建設垃圾處理廠的要求,也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鄒錫恒委員認為,上游地區進行環境整治,在付出經濟發展的代價后,應該獲得下游地區的合理補償。“這是最關鍵的一點?!?br/>
■聲音
市政協副主席黃衛星:政協提案要持之以恒,比方說在全國設立教師節,政協委員連續提了九年,第十年才獲得同意。所以我們搞北江水保護,本屆政協也連續提了三年,逐步提升到政府的決策程序,如市區污水處理廠管線完善后,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北江,所以提案要持之以恒,逐步來做。
省北江流域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黃堯:廣大民眾都需要懂得水資源保護,國外有些城市的取水口在城市下游,你不治理,就要喝自己的生活污水。不要等到污染完了再治理。
市供電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張偉文委員:我們生活工作在北江流域,保護好母親河資源,為子孫后代留一個清潔的水源,從現實和長遠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出了問題可立即追溯源頭,市政協重點提案呼吁建設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
盼借廣州檢測力量 形成水質保護倒逼機制
清遠日報訊 “一旦出現變化,立馬就追蹤溯源,就可以找到源頭?!痹谑行l計局副局長陳麗霞看來,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監測體系,科學設置,定期監測,可以選擇不同的點,不同的監測頻率,進而收集到完善的基礎數據和動態數據。
曾經做過8年英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的陳麗霞,從幾年前就開始關注水資源保護問題,在提案中,陳麗霞提出,廣州等珠三角地區供應飲用的水源主要是西江、東江和北江,但西江水源污染嚴重,且廣東不能直接控制水源質量,東江水質較好,但水源已被沿途城市使用完畢,如此一來,北江成為廣州乃至佛山等地和清遠安全飲用水源的唯一戰略性選擇。
這次的調研,正是市政協為了推動這一提案而開展的,市政協副主席黃衛星強調說,這次市政協打破常規,把視察的范圍擴大到韶關和佛山,正是為了對北江全流域的保護情況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
黃衛星介紹說,這次由民進清遠市基層委員會從監測體系的角度提出提案,也是本屆市政協連續第三年關注水資源問題。
清遠收集水標本,由廣州市疾控中心免費監測
去年9月份,陳麗霞在參加廣佛韶清四地公共衛生聯防聯控會議時,向廣州市衛生局的一位副局長提出,由清遠市負責把水資源標本進行規范化收集,由廣州市疾控中心免費監測。陳麗霞希望借此改變清遠的水質監測體系。
會后陳麗霞對市水務、環保、疾控等部門進行了調研,她介紹說,清遠全市有生活飲用水監測點136個,標準檢測項目106項,常規檢測項目42項,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清遠城區的城市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能開展106項全分析,不過清新、英德、連州開展轄區內的城市及農村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常規檢測項目未能全覆蓋。
在近日的采訪中,陳麗霞再次表示,目前建設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的時機已經成熟,“去年我市爭取到廣州的全面幫扶,花都北江引水工程將全面展開,無論是技術還是人才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廣州方面的大力支持。”
建立一套協調機制,建立水質監測責任追究制度
在這次的視察中,陳麗霞每到一處,都會詢問這里的水質監測、水質保護政策。在她看來,清遠的水質監測存在很多問題。而如果能夠建成完善的監測體系,“這在廣東省其他地方都是沒有的,”陳麗霞說。
陳麗霞在之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各部門除了監測點位不同外,監測方式和檢測項目也不同,最關鍵的是監測數據互不相認,既造成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水質監測工作的開展?!?br/>
“最關鍵的是頂層設計?!睘榱私鉀Q這一問題,陳麗霞建議仿照食品安全辦公室的模式,從各個相關職能部門抽調人手設立工作小組,把每個部門的情況進行匯總,收集整理動態情況。建立一套協調機制,就可以有效聯合各有關職能部門的力量,建立水質監測的日常工作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問題追溯制度和應急處理機制等各項規章制度?! ?br/>
四方籌資確保正常運行
陳麗霞認為,建立科學水質監測體系,離不開廣州的支持。她建議在已有基礎上,根據清遠市的河流走向、水源分布、環保條件、企業類型和用水需求等,完善整體規劃;廣州市組織相關專家進行技術支持,提供管理經驗和人員培訓,以壯大清遠人才隊伍。
她希望借助廣州市疾控中心的力量,根據各地水資源不同的使用頻率和用途,確定監測點和監測頻率,建成完善的監測體系后,就可以形成倒逼機制。
對于監測體系的花費,陳麗霞在提案中建議,多方籌資,確保監測體系的正常運行。在早期全力爭取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全力幫扶之外,她認為資金來源于上級的生態補償、外地出資購買水源的經費和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以此確保監測體系的運行正常。
發言始終將關注點放在財政層面上的邵軍,也同樣提到了生態補償的問題。她認為資金來源不能只靠地方政府,要靠上級政府才有可能做好水資源保護,而下游的受益地區同樣應該投入資金。
采寫:清遠日報記者 毛遠策 通訊員 羅秋月
攝影:清遠日報記者 毛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