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連州市積極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要求,持續做好“水文章”,累計建設碧道4條26.28公里,打造綠美碧道5.2公里,抓好馬頭陂、海陽湖、三江河碧道公園等水經濟試點建設,優化水服務,全力打造人水和諧城市。
一、聚焦河湖岸線保護,持續優化水生態基礎。一是強化岸線保護利用。組織編制連州市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線保護利用規劃,明確河湖空間管控的臨水線、管理線、外緣線以及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三線四區”,建立管理范圍明確、功能區劃清晰、責任落實有力的河湖管理與保護體系,避免河道岸線過度開發,行洪防洪能力下降。二是推動河湖精準管理。對東陂河等14條主要河流進行河湖健康評價、健康檔案建立、“一河(湖)一策”滾動編制,全面評估河道健康狀態、分析河道問題,加強評價結果在河湖長制工作中針對性應用,優化河湖管護、強化河道管理。三是實現水生物監測常態化。對重點河流(水域)的浮游生物、底棲動物、魚類等水生生物進行常態化監測,實現重點湖泊(水庫)藻類監測全覆蓋,有效掌握河湖水質水生態現狀及變化趨勢,為水生態保護修復提供本底數據和工作方向,推動河湖水質持續向好。
二、聚力智慧平臺搭建,持續優化水安全保障。一是健全防災減災系統。在省水旱災害防御協同指揮平臺、山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平臺基礎上,自主搭建連州市主要河道遠程監控系統、水利工程動態監管平臺、智慧水利管理系統等,將主要河道、重點水利工程納入監管,推動洪水預警、區域旱警前置以及水庫水閘精準控泄攔洪,加強“技防”力量。二是建立農村供水監測平臺。投入650萬元搭建連州市農村供水平臺,通過布設遠程壓力監控點、流量監測點等在線監測設備和GIS系統,建立起從水源到用戶終端的全過程反饋系統,實時動態監控,及時發現供水環節問題并組織解決,全力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三是推進灌區信息化建設。將灌區渠道、分水閘、管理房等元素融入電子圖中,繪成灌區“一張圖”,全面反映灌區布置、運行、取用水情況,推動高效管理。在中型灌區骨干工程與田間工程分界點、骨干渠道、取水口等位置安裝監控測量設施、量水尺等,實現用水信息采集傳輸,推動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可持續供應。
三、聚心河道整治打造,持續優化水環境空間。一是打造綠美碧道。將治污、治水、治岸、景觀塑造、游憩等與碧道建設相結合,鋪設步道騎行道、完善周邊公共設施,以碧道串聯美麗鄉村以及連州連南兩縣,建設岸綠水清、文化休閑和濱水經濟于一體的生態廊道。已建成三江河碧道和東陂河(石角)碧道共計18.08公里,2024年建成保安河和東陂河(東陂鎮)碧道8.2公里,碧道已成為連州休閑娛樂、游客駐足的亮麗名片。二是建成美麗河道。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將堤頂路改造成綠道步道,增設親水平臺、檢修棧道,打造魚鱗攔水壩,激活河道“景觀功能”。2022年以來,完成河道治理長度57.91公里,建設護岸48.96公里,鋪設草皮21萬平方米,沙坊村、馬頭陂村的治理工程為當地新增戲水空間、旅游節點,帶動當地居民增收致富。三是構建生態堤岸。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改善治理區域的河道基礎條件,優化水土資源配置,推動沿岸樹木林立、水草豐沛,美化河道岸線,實現河道岸線“再生”“活化”,為廣大群眾提供生態堤岸廊道。2023年,連州市完成清遠市首宗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連州市豐陽鎮上陂水、朱崗水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