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快速發展
深刻改變著我們的
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
目前,人社部正在推進
數字人社建設行動
那么,如何實施智能化監管
開創精確風險防控新局面?
快來看看吧!
■ 全面推行就業管理和職業技能培訓實名制,推進就業補助資金等撥付發放全流程數字化。
■ 通過數據比對、智能核查,對相關補助資金實施事前事中事后精準管控。
■ 通過對政策享受數據的關聯分析,開展相關補助資金使用效能評估。
■ 加強失業動態監測和預警,探索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就業運行監測,提升就業失業風險預判和應對能力。
■ 基于大數據技術,建立常態化疑點數據篩查核查機制。
■ 健全業務規則,建立風控模型,優化系統風控預警功能,實現對社保關鍵業務環節和高風險業務智能化監控。
■ 依托生產庫數據,全面加強社保基金非現場監督。
■ 深化社保待遇支付和工傷保險就醫結算費用支出合規性智能監控。
■ 持續提升養老保障基金投資運營信息化監管能力。
■ 開展個人養老金運行信息核驗,對相關政策進行運行監管。
■ 共享市場監管等部門信息,健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派遣單位、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機構名錄庫,動態掌握機構經營服務情況。
■ 健全違法查處機制,依托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多元數據匯聚功能,打擊造假、欺詐、侵權、騙取補助資金等行為。
■ 將人力資源服務、勞務派遣、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機構重大違法違規案件納入信用記錄,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平臺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 加強與相關部門數據共享,建立企業用工風險預警機制,重點加強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欠薪預警監管。
■ 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聯動處置根治欠薪反映線索。
■ 依托系統開展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對違法風險較高的企業提高“雙隨機、一公開”抽查頻次,實施重點監督。
■ 探索開展遠程監管、移動監管、信息監管等非現場監管。
■ 探索歸集平臺企業用工信息,加強平臺企業勞動用工情況監測。
■ 動態分析輿情和投訴熱點,聯動處置違法違規線索。
■ 人社各項業務納入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全流程數字化運行。
■ 建立覆蓋全領域、防控全過程、全員全崗有責的人社數字化內控監督體系,將管理手段融入工作流程,將風控規則嵌入信息系統,實現事前預警、事中管控、事后核查。
■ 基于“中臺化”“原子業務”等模式,深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大管控”應用,建立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社保其他險種等部省聯動管控機制,在部級逐步實現對關鍵業務環節和高風險業務的實時管控。
■ 建立相關領域的案件庫和案例庫,形成專家知識圖譜,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輔助支持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勞動爭議辦案。
■ 利用5G、視頻、區塊鏈等技術,輔助遠程實現工傷事故調查、勞動能力鑒定。
■ 全面實現非涉密人社信息系統通過電子社保卡掃碼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