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經辦服務不僅影響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落地,更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022年第8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文章指出,要完善從中央到省、市、縣、鄉鎮(街道)的五級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和服務網絡,在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會保障治理效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社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保障經辦服務的重要指示,以務實創新舉措推動社保經辦服務優化升級,不斷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以刀刃向內的姿態適應時代發展
“現在社保業務辦理流行網上辦、掌上辦。”“以往幾天才辦結的事項,現在幾分鐘就搞定。”這樣便捷高效的社保業務辦理體驗源于技術飛躍帶來的深刻變革,得益于人社系統社保經辦服務的自我突破。
用好科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以前咨詢社保政策、辦理社保業務還要跑到當地人社部門,費時又費力。”安徽市民李向陽說,自己曾備受辦事難、辦事慢的困擾。
無謂證明材料不用交,重復信息不用填,異地業務不用跑,辦理時限再縮短……這樣高效便捷貼心的社保經辦服務成為群眾內心的期盼。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來,人社部持續推進“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和信息化便民創新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社保業務網辦和數據協同共享。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統籌城鄉的五級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社保事務實現就近辦、線上辦、快速辦。
目前,電子社保卡開通62項全國性服務、1000余項屬地化服務,領用人數超過5.36億人,2022年一季度訪問量25.48億人次。應用范圍持續拓展,各地已普遍實現人社領域95項應用,社保“小卡片”正在彰顯服務民生大作為。
打破壁壘,數據共享讓服務實現“一網通辦”——
“要適應人口大規模流動、就業快速變動的趨勢,完善社會保險關系登記和轉移接續的措施,健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對象精準認定機制,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習近平總書記在《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重要文章中強調。
近年來,人社系統持續推動社保數據系統互聯互通,助力提升社保服務便民化水平。2019年9月,人社部上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并不斷拓展其功能。該平臺現提供社保關系轉移、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失業保險待遇申領等9類33項全國“一網通辦”社保服務,新開通7項“跨省通辦”服務。
“我在漣水繳的社保真的不用申請就轉到無錫來了。”電話咨詢江蘇省無錫市社保中心關系轉移部后,周曉萍喜出望外。“我打算在無錫辦退休,老鄉說得趕緊把社保轉過來,結果工作人員說全省一體化了,只要在江蘇繳的社保都算一家,這真是太方便了!”
目前,平臺累計訪問量超過30.68億人次,超過400萬人次享受到了“不見面”服務,贏得群眾廣泛好評。
巧做“加減法”,推進經辦服務優化升級——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曾經,辦理社保業務要多窗口奔波、長時間排隊;業務辦理期限少則幾天,多則數月;證明材料五花八門,群眾不勝其煩。
針對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2020年4月,人社部啟動了“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明確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全面推行社保經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推動實現“零材料”辦理。辦理時限能縮盡縮,高頻業務事項辦理時限普遍壓縮50%以上。
2021年,人社部新增110個部聯系點,實現部、省聯系點地市級全覆蓋,推出跨省辦、上門辦、就近辦、一卡辦和免申即辦等服務方式。同時,拓展應用功能,推進事項簡單整合向流程深度融合轉變,讓群眾擁有更好體驗。
以作風建設引領社保經辦提質增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社系統持續改進作風,讓社保經辦服務有力度更有溫度,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整改落實,不斷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持續優化“適老”,讓經辦服務更有溫度——
“孩子給我們買了智能機,但我實在用不來,我和老伴還是習慣來窗口領養老金。”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的退休人員劉梅說。
人社部社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人社部深入推進“適老化”服務工作,融合線上線下舉措,最大限度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同時,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手段,構建“寓認證于無形”的社保待遇資格認證新機制。目前,約2億名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認證。“只要提交身份證、社保卡相關信息,系統就自動認證,真方便。”從“現場認證”到“靜默認證”,群眾幸福感大大提升。
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人社系統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其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社會保障服務。
轉變方式,人社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個人身份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嗎?”“社保養老PK儲蓄理財養老,誰更劃算?”“工作地變了必須辦理養老保險轉移嗎?”……針對群眾關心的社保問題,人社部以漫畫、動畫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相關政策解讀。干貨滿滿,講解通俗易懂,真正實現人社政策文件“看得懂算得清”,廣受網友好評。
“練兵比武強技能,人社服務樹新風。”從2019年開始,人社系統堅持開展練兵比武活動,強化經辦隊伍建設。2021年,全系統66.7萬余名干部職工參加“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線上練兵。“練兵比武活動為基層人社干部提供了技能比拼、風采展示的舞臺,檢驗了為民服務本領。”2020年度全國“人社知識通”朱利銘說。
踐行為民初心,獻禮建黨百年。2021年,人社部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為民辦實事‘人社服務標兵’萬里行”宣傳活動,在系統內掀起強學習、促提升、當先進的熱潮。
問題導向倒逼,社保經辦效能大幅提升——
2021年,人社系統干部“走流程”活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大批人社干部轉換角色,變換視角,以經辦人員、辦事群眾等身份,深入基層一線“沉浸式”體驗社保經辦流程,發現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群眾有哪些困惑和難題?”“流程快不快?感受好不好?”“如何進一步優化經辦服務?”……帶著這些問題,大批人社干部走向基層一線,找出癥結、提出對策,推進社保經辦服務更加優質。
服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近年來,人社部對各地窗口單位作風建設情況實現暗訪全覆蓋,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同時,通過互聯網+督查平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12333、“好差評”系統以及信訪等渠道,了解群眾辦事的堵點難點,實行“臺賬式”管理,做到有求必應,件件銷號。今年以來,受理問題近400件,以“辦實事”體現民生的溫度和質感。
以創新實踐詮釋經辦服務為民理念
各地探索亮點紛呈,助力民生保障。“無感直發”“一門一窗”“15分鐘社保服務圈”“不見面辦理”各地人社部門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創新,各具特色、效果顯著的“土特產”“一招鮮”不斷涌現。
“我今天來查看社保信息。提供身份證后,社保信息表不到2分鐘就現場打了出來,速度真快,而且現在在家門口的銀行就能辦理,真是太方便了。”在鄭州市社銀一體化服務網點辦理業務的李莉說。這是河南省社保經辦服務不斷升級的鮮活縮影。
近年來,河南省堅持高質量推進社銀一體化服務網點建設,建成社銀網點312個(在建542個)、基層服務網點191個,初步構建起以社保經辦機構為主體,社銀網點、基層便民服務中心為補充的社會保險服務新格局,有效實現了社保服務“就近辦”“多點辦”。
在山西,社保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業務融合應用全面展開,實現參保人員“一趟清”、業務經辦“一條鏈”,服務質量“一個標準”,切實減輕了參保單位和群眾的事務性負擔。
“只需拿身份證或社保卡,到省內任一處社保經辦機構業務大廳窗口,就可以查詢或打印參保證明,自動加載‘山西省社會保險業務專用章’電子印章,不需要人工重復蓋章,實現‘即打即用’。”“快速、簡單、方便”是群眾體驗當地社保經辦服務的普遍感受。
江西南昌“小i機器人智能咨詢”智能問答,廣東珠海社保全業務“掌上辦”,甘肅全面推行遠程自助認證服務新方式,云南“康乃馨”行動筑牢社保服務進家門,福建上線社保經辦“老年人”模式,提升社保溫度。
……
各地人社部門在社保經辦服務的創新實踐,深刻詮釋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人社改革無止境,創新服務無終點。持續優化社保公共服務,深入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提升參保便利性和推進社保經辦精準性。社保經辦服務在新的起點上,久久為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