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浚代表:
您提出的建議《關于加快建設和完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建議》(2024002)已收悉,市民政局匯總市衛健、市人社、市財政等部門意見,將有關情況回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注重頂層設計
近年來,我市在醫養結合方面注重養老服務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創制,推進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先后出臺《清遠市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工作的實施方案》《清遠市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施方案》《清遠市關于提高清遠市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標準的通知》《清遠市關于全面加強養老機構綜合監管的實施方案》《清遠市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將老年健康納入《清遠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健康清遠行動的意見》和《健康清遠2030”規劃》,建立《清遠市養老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定期召開養老部門間聯席會議,協調解決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落實養老服務資金投入
醫養結合作為一種健康養老模式,是養老服務建設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清府辦〔2018〕3 號)《關于印發〈清遠市養老服務 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的通知》(清民辦〔2022〕67號)等通知精神,明確各級政府要將養老服務工作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將養老服務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市、縣(區)兩級財政要將本級社會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按不低于55% 的資金比例用于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并與一般公共預算安排 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整合統籌使用。2024年,全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共投入2129萬元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此外,中央、省級社會福利的彩票公益金共下達4977萬元、省財政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補助資金下達3001萬元支持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三)推進醫療健康服務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
1.建立健全醫養結合工作機制。為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我市印發了《清遠市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工作的實施方案》,按照“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思路,通過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緊密對接和資源整合,激發各類服務主體的潛力和活力,支持養老機構舉辦專業醫療機構,支持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和老年人病科,建立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雙向轉介機制,為入住養老院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對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可申請醫保定點,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切實提高醫療衛生和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目前,我市共有64家醫院,現有公立醫院21家,民營醫院43家,其中三級醫院6家,二級醫院20家,一級醫院31家,個體診所和門診部755家。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21間,分別是:清遠市福利院、清遠聯合醫院、清遠高新區醫院、清城康大醫院、清遠德森醫院、清遠市清新區龍頸鎮石馬衛生院、英德市愛康醫院、英德市英紅鎮衛生院、英德市黎溪鎮衛生院、英德市西牛鎮衛生院、英德市白沙鎮衛生院、英德市橫石墉鎮衛生院、英德市浛洸鎮衛生院、佛岡逕頭鎮中心衛生院、佛岡縣水頭鎮衛生院、連州北山醫院、連州恒生醫院、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衛生院、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衛生院、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小三江鎮中心衛生院、陽山小江鎮衛生院。
全市醫養結合機構機構醫療床位數835張;家庭病床數45張;在院老人共630人其中:全失能341人、半失能215人、能夠自理74人;醫療衛生服務人數為874人,其中:執業醫師231人、注冊護士379人、康復醫療師21人、醫療護理員19人,其他(如醫技、社工、管理、后勤等)224人。
2.公立醫院醫養結合機構建設穩步推進。我市堅持“深調研、定目標、出方案、做項目、建體系”工作思路,多次開展醫養結合調研工作與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及衛生院、敬老院負責人深度座談,共商醫養結合事業發展計劃。目前,全市已建成3家公立醫養結合機構分別是清遠市福利院、佛岡逕頭鎮中心衛生院、陽山小江鎮衛生院。
根據國家衛健委、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推動醫療資源富余的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提升我市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滿足轄區內老年人高質量醫療和養老相結合服務需求,我市多次深入基層衛生院開展調研,專題研究項目申報各項內容,全力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項目申報工作。2023年佛岡縣申請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資金共301萬元用于水頭鎮衛生院醫養結合中心改造項目。2022年、2023年英德市申請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資金共988萬元用于黎溪、英紅、白沙、西牛、浛洸、橫石塘等6個鎮衛生院醫養結合中心改造項目。其中,2022年度中央專項資金494萬元支持白沙、黎溪、英紅、西牛鎮衛生院4個醫養結合項目建設(3個全部完工,1個在8月份完工),計劃在9月份全部投入試運營;對2023年度中央專項資金494萬元支持浛洸鎮中心衛生院、橫石塘鎮衛生院2個項目作了進一步優化,現正在辦理重新立項手續,在8月份可進場施工,年底可投入運營。
3.醫養結合產業的基本情況以及支持醫養結合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給予民辦養老機構一次性床位補助、運營補貼,幫助機構紓難解困。根據《清遠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清遠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的通知》,各地開展民辦養老機構補助工作。如清城區針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擁有房屋自有產權的新增床位每張床位補貼8000元,租賃場地的新增床位每張床位補貼5000元;針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收住清城區戶籍老年人,且老年人一次性入住期限不少于30天的,按照下列標準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給予運營補貼:收住介護服務對象的,每人每月補貼150元;收住介助服務對象的,每人每月補貼100元;收住自理服務對象的,每人每月補貼50元。
(四)推進人才培養
1.積極落實有關人才政策。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實施了 《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 助力清遠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 見》(清委人才發〔2024〕1 號),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圍繞服務“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服務“制造業當家”、服務生態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重點民生領域、打造重大人才集聚平臺、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完善人才考核機制等方面,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2.推進多層次養老、醫護服務人才培養。圍繞居家、養老、醫護等重點項目,開展不同類別的家政服務職業教育和培訓。一是支持技工院校開設養老、醫護服務相關專業。支持清遠市技師學院依托省南粵家政培訓基地建設,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2023年秋季學期新招收學生98名,加強技工學制教育,系統培育養老、醫護服務人才。二是鼓勵和支持院校增設家政服務類相關專業,加強“南粵家政”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家政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和綜合素質,擴大家政人才有效供給。促進我市家政人才隊伍提質增量和養老服務及醫療服務相關人才儲備。三是加強養老、醫護服務技能培訓。推動企業、技工(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參與養老、醫護服務技能培訓,支持培訓機構創造條件增設養老、醫護服務技能培訓工種,提升培訓層次,增強培訓供給能力。目前,我市共有民辦培訓機構74家,具備養老護理員培訓資質的機構共6家(清城1家、清新3家、佛岡2家),今年以來,開展養老服務類培訓 1136 人次, 醫護服務類培訓 606 人次。通過學制教育+短期培訓模式, 有效加強養老、醫護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3.推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全市具備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認定資質的機構共4家,其中備案院校3家(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清遠市德圣健康職業技術學校、廣東省連州衛生學校),備案社會培訓評價機構1家(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今年以來開展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認定并發證 107 人次。市民政局積極組織全市養老機構護理人員開展中級考證培訓,去年共有48名養老機構護理員通過培訓考試取得養老護理員中級證書,今年市民政局將在6月繼續舉辦相關考證培訓,使養老機構老人得到更專業的護理。
二、醫養結合發展經驗做法
(一)多渠道持續提升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的醫養結合能力。目前在醫養結合機構較多的清城區,市福利院、清城區福利院、東城幸福養老院、東城頤養院等養老機構通過申報醫療許可,在機構內開設醫務室,為老人提供診療服務;廣東德森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康大養老服務中心和廣東廣之清老年養護有限公司等養老機構分別通過毗鄰醫療機構開辦養老區或在醫療機構專門劃定養老區域等方式開展養老服務。
(二)堅持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清城區鳳翔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通過聯合社區衛生機構為鳳城街道、洲心街道轄區老人提供健康知識講座、定期體檢、健康咨詢等服務,宣傳相關疾病防控及日常保健知識,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另外,為更好應對不斷提高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要求各地督促各街鎮民政辦積極與社區衛生機構(鎮街衛生院)加強協調,由社區衛生機構(鎮街衛生院)到各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為老人提供義診、健康講座、免費體檢等服務,進一步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功能。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醫養結合項目收費有待細化。由于年齡、健康等因素,老年群體對醫養結合服務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健康的老年人對體檢、健康管理和精神文化需求較多;生活半自理的老人體弱多病,對慢病管理、就醫用藥、生活照料等需求較多;失能和臥床老人則需要家庭病床、長期護理和上門診療服務。目前,上級文件尚未明確醫養結合項目分級分類收費細則,醫療機構服務收費暫無可操作性強的配套政策。
(二)認識有待提高。一是群眾對項目認識不足,群眾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缺乏認識,知之甚少;二是各部門對醫養結合項目理解認識不一致,協同推進力度有待加強。
(三)人才隊伍有待加強建設。我市缺乏從事老年人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基層缺乏老年醫學科人才和醫養結合醫師、營養師、護士,醫養結合人才隊伍有待加強建設。
(四)各部門加強協調溝通。醫養結合產業涉及衛健、民政、財政、人社、住建、自然資源、消防、市場監管等多個職能部門,雖然目前已建立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但有些部門對養老服務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缺乏協調溝通,在開展工作時責任落實不夠到位。建議上級部門加強督促指導,督促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加強溝通協調,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推進醫養結合產業有序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落實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和管理相關制度。落實各項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制定相適應的人員管理、服務標準和管理規范,確保醫療衛生安全。建立完善的醫療儀器設備操作規程、維修保養制度,并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定期維修保養、自檢并做好記錄。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體系和風險防范制度,對安全隱患進行防范。
(二)加大資金投入。一是加強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投入。根據《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0 號)等文件精神,各地要加大政府購買力度,逐步擴大購買服務范圍,完善購買服務內容,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承接當地公共衛生、 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服務。二是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養老機構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開辦資金和發展資金。同時積極爭取社會捐贈、慈善捐助、探索設立養老服務基金等形式,鼓勵社會資金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構建養老服務事業多元化投入和分擔機制。
(三)持續推進醫養結合發展,規范提供相關服務。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完善醫養簽約服務機制,制定醫養簽約服務規范,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根據《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制定具體服務流程,建立醫養聯動機制。定期舉辦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普及老年人健康科學知識。為老年人提供環境適應、情緒疏導、心理支持、危機干預、情志調節等心理精神支持服務。
(四)進一步提高醫養結合機構管理和服務人員能力。做好職稱評定、專業技術培訓、養老護理員專業培訓和醫學教育等工作。分級分類對專業技術人員及養老服務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常識培訓。定期開展醫德醫風、人文理念教育,樹立以人為本、尊老愛老敬老的服務理念。
(五)持續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按照《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醫養結合機構服務管理指南(試行)》等相關指南加強服務管理。扎實做好醫養結合監測工作,確保每個季度填報數據的質量和時效性。推動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
清遠市民政局
2024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