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英德地處粵北山區,現有林業用地面積592.52萬畝,是全省林地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建有廣東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英德國家森林公園。按照《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要求,英德市充分挖掘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綜合效益,以“竹”破題,扎實做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價值”三篇文章,有力地推動了綠美生態建設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以竹為特色,擴大綠色版圖,做好“社會效益”文章。清遠英德立足自然資源稟賦,把“竹”元素作為綠美英德生態建設重要內容、重要元素和特色,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引領,堅持規劃先行,統籌綠美城市和綠美鄉村,將綠美理念融入城鄉發展規劃之中,不斷優化城鄉發展空間布局。以濱江公園品質提升工程、市區迎賓大道提升工程為示范,堅持花小錢辦大事,打造立體綠化美化的城市景觀。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99%,綠地率達36.12%,建成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179條。創新性組織開展“以竹為媒 全域增綠”“百億麻竹領航,共建綠美英德”義務植竹活動,全市24個鎮(街)近2萬人次參與共種下麻竹苗近20萬株,創下了英德有史以來單日出動人數最多和單日種植麻竹苗最高紀錄,以點帶面帶動全市共新增麻竹筍種植14萬畝。目前麻竹筍種植面積達80多萬畝,較去年增長約23%。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大力開展擴綠、治綠、護綠、管綠、活綠、用綠“六綠行動”,結合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在道路兩旁、房前屋后、景點周邊打造以“竹”為特色的鄉村景觀,建成“西鄉月”“連樟樣板區”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全力推進“茶葉世界”“英西峰林”兩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和林長制,創新設立“林警檢”“三長聯動”護林新模式,嚴厲打擊盜采稀土礦等破壞林業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全力保護好英德的青山綠水,涵養高質量水源地、森林植被,持續提升生物多樣性,切實筑牢粵北生態屏障。充分利用石門臺自然保護區一級標準優質水資源,舉全市之力推進人民群眾期盼二十多年的市區石門臺飲用水工程建設,讓30萬人民群眾喝上優質水,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民生福利”。
二、堅持工業化思維,做活產業載體,做好“經濟效益”文章。充分發揮麻竹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獨特優勢及聯農帶農特性,將麻竹筍百億產業發展作為爭創廣東省農業第一大縣的重要抓手,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群眾參與”,以工業化思維推動西牛麻竹筍產業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拓市場、強品牌,建立“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企業+家庭農場+基地”“企業+基地+農戶”等聯農帶農合作模式,進一步推動麻竹筍種植標準化、規模化,吸收和帶動農戶就地就近就業,做大做強“竹”產業。2023年麻竹筍產量和產值預計分別達到120萬噸、61億元,分別增長14%、51%。堅持大集中、小分散推進省級麻竹筍產業園建設,堅持引進龍頭企業和培育本地企業“兩條腿走路”,建立麻竹筍研發中心,大力發展“筍+雞”“筍+魚”等高端預制菜,預計麻竹筍精深加工年產值從2022年8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15億元,增長87.5%。創新金融支持模式,啟動西牛麻竹筍產業發展風險補償資金、貸款貼息試點工作,推出“金筍貸”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為麻竹筍產業集群整體授信28億元,著力解決麻竹筍產業發展“融資難”問題。積極推進西牛麻竹筍市場體系建設,推動英德麻竹筍行業嚴格執行區域公用品牌制定的品質標準,在京東官方平臺設立“英德鄉土”助農館,組團赴川渝地區和貴州省考察,推動麻竹筍產業協會與當地企業簽訂10萬噸筍制品合作協議,有效避免了中間商賺差價,杜絕“筍賤傷農”事件發生,帶動新筍收購價從2022年的0.8元/斤上漲到2元/斤,推動麻竹筍實現優質優價,成為人民群眾的“剝皮黃金”。全市麻竹筍種植農戶、從業人員分別達7.5萬人、8.8萬人,2分別增長9.5%、10%。
三、堅持留住鄉愁,涵養城市品格,做好“文化價值”文章。統籌推進古村落、紅色村落、古樹群建設,加強古驛道、生態碧道的保護與修復,深入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對全市登記在冊的697棵古樹名木全部建立健康巡查信息檔案并購買古樹名木保險,建成古樹公園5個,規劃建設綠美古樹鄉村、綠美紅色鄉村各1個,切實守好英德“綠色文物”,留住“鄉愁古韻”。投入2886萬元推進西岸濱江公園品質提升和迎賓大道改造,一體推進湞陽湖濕地公園建設和城南老舊小區微改造,打造展示英德文化的示范窗口。依托森林和北江等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推進建設洞天仙境、九龍曉鎮、湞陽峽生態旅游等12個“森林康養+N”旅游項目,大力培育寶晶宮、積慶里仙湖、奧園等文旅融合產品,深入挖掘英德特色的生態旅游文化,把英德打造成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旅游城市。創新建立“林長+校長”協作機制,常態化組織開展“校園小林長”活動,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精心打造4條精品旅游線路,全方位展示綠美英德生態建設成果。組織開展“林長制宣傳月”“愛鳥周”“校園小林長+”等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廣東廣播電視臺、英德電視臺、南方日報等媒介作用,形成全方位、深層次的綠美英德生態建設宣傳格局,高質量推動綠美清遠生態建設。(由英德林長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