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氣候特點
2022年我市氣候年景差,天氣氣候特征表現為:“開汛偏早,前汛期降水極端,龍舟水強,洪澇嚴重;后汛期高溫日數多;秋季氣象干旱明顯。”2022年平均氣溫與常年持平但起伏波動大,2月持續低溫陰雨歷史少見,7到8月高溫日數為歷史第二多。全年降水量較常年偏多且階段性明顯,前汛期出現了近40年最強5月暴雨以及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龍舟水”,北江發生超百年一遇洪水,但8到10月溫高雨少,氣象干旱發展。
1.平均氣溫接近常年,但高溫日數多
2022年全市平均氣溫20.8℃,與常年(20.7℃)基本持平,但各月氣溫起伏波動大:1月、3月和11月顯著偏高,而2月、5月和12月則顯著偏低,其中3月和11月為有氣象紀錄以來最高,5月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低。全市平均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42.9天,較常年(28.1天)偏多14.8天,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多(最多為2021年的56天)。7月9日-8月2日,我市連續25天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天氣過程,過程中佛岡、清城高溫日數創下歷史同期最多紀錄,本次高溫過程綜合強度歷史排名第二。
2.降雨量偏多,龍舟水強,暴雨洪澇災害嚴重
2022年,全市平均降雨量為2347.5毫米,較常年(1909毫米)偏多23%。各地累計降水量介于1773.9毫米(連州)~3022.5毫米(佛岡)之間,其中佛岡、英德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二多。3月24日我開汛,較常年開汛(4月11日)偏早18天。年內降水階段性明顯:2月、3月、5月、6月、7月和11月偏多,1月、4月、8月、9月、10月和12月偏少,其中2月、6月、11月降水量分別較常年顯著偏多1.8倍、1倍、1.9倍,4月、10月和12月分別較常年顯著偏少53%、97%和79%。
2022年前汛期(3月24日-6月30日)我市多次出現極端降水。其中,5月10到15日出現了1983年以來最強5月暴雨,“龍舟水”期間(5月21日到6月21日)全市平均雨量845.8毫米,比歷史同期(362毫米)偏多1.3倍,破本市“龍舟水”歷史紀錄。其中,6月13到21日出現的降水時間長、累積雨量大、暴雨落區重復出現在粵北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縣的區域性暴雨過程,以及周邊省份多日持續強降水導致江河底水高、上游來水大的共同影響,我市洪水災害嚴重,北江流域發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圖1 1962-2022年清遠市降雨量歷年變化(毫米)
3.日照略偏多、相對濕度接近常年
2022年,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850小時,與歷年同期偏多20%,各地年日照時數在1541~2450小時之間,大致呈東多西少分布。2022年全市平均相對濕度76.5%接近常年,各地年相對濕度在75%~80%之間
4.初臺晚,但登陸臺風多
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5個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生成,生成個數較常年(26.2個)偏少約1個。全年共有5個臺風登陸我國,其中4個臺風(“暹芭”“木蘭”“馬鞍”“尼格”)和一個未編號的熱帶低壓登陸廣東,較歷史平均登陸數(3.7個)偏多1.3個。此外,還有1個未登陸廣東的臺風(“納沙”)給廣東帶來了持續大風影響。初臺“暹芭”于7月2日在茂名電白登陸,較常年偏晚7天。2022年的臺風具有“初臺終臺偏晚,登陸臺風偏多”的特點。
二、主要氣候事件及其影響
1.二月春節期間天氣異常濕冷,出現罕見冬季暴雨
2月1到24日,受頻繁南下的強冷空氣和南支槽影響,我市出現持續低溫陰雨寡 照天氣。期間,全市平均氣溫7.9℃,較常年明顯偏低4.7℃,為1969年以來最低;全市平均降雨量230.4毫米,較常年同期 偏多2.4倍,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多;天氣持續陰冷,總日照時數僅為24.2小時,較常年同期偏少60%,其中1到13日的日均日照時數不到1小時。北部市縣在1到5日、8到10日、19到24日出現低于5℃的低溫天氣,高海拔山區最低氣溫零下3~1℃,出現雨雪冰凍天氣。
2.“龍舟水”偏重,北江出現超百年一遇洪水
“龍舟水”期間(5月21日-6月21日)全市平均雨量845.8毫米(比歷史同期偏多1.3倍),刷新歷史紀錄。各地累計雨量在628毫米(連州)~1281毫米(英德)之間,與歷史同期相比,英德偏多2.3倍,清城區偏多9成,其余縣(市、區)偏多1.1~1.4倍。其中連南瑤族自治縣大麥山鎮錄得最大累積雨量1689.2毫米,最大的1小時雨量出現在英德市白沙鎮鎮區站89毫米。期間,有27天出現暴雨,有16天出現大暴雨,有3天出現特大暴雨,呈現“降水時間長、累積雨量大、空間分布不均,暴雨落區高度重疊、多種災害疊加”的特點。根據省水文局統計,“龍舟水”期間,清遠有30個水文站超警戒水位,轄區內有26個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北江干流中下游出現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尤其是6月12日到21日,我市持續10天出現大范圍強降水,佛岡縣高崗鎮錄得過程最大累積雨量1016.4毫米。除15日外,其余時間均有縣(市、區)出現大暴雨及以上量級降水,其中18日和21日共有4個縣(市、區)17個鎮(街)錄得日雨量超過250毫米(特大暴雨量級);暴雨落區高度重疊,在12日到13日和17日到21日,英德、陽山、佛岡、連州以及連山、連南南部和清城區飛來峽一帶連續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此外,韶關等周邊地市多日持續強降水,導致北江流域出現特大洪水,西江也出現了近年少見的洪水。我市英德、陽山、連州、佛岡等地出現了嚴重的城鄉積澇,部分山區出現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3.登陸臺風偏多
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5個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生成,生 成個數較常年(26.2個)偏少約1個。全年共有5個臺風登陸我國,其中4個臺風 (“暹芭”“木蘭”“馬鞍”“尼格”)和一個未編號的熱帶低壓登陸東,較歷史平 均登陸數(3.7個)偏多1.3個。其中臺風“暹芭”對我市影響較大。
4.高溫日數歷史第二多
2022年廣東平均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43天,較常年(28天)偏多15天,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三多(最多為2021年)。各地高溫日數介于33天(佛岡)~58天(連州)之間,從南部向內陸遞增。2022年出現11次大范圍高溫天氣過程:6月23-25日、6月28-29日、7月9日-8月2日、8月7日、8月14-17日、8月22-24日、8月27-30日、9月6日、9月10-20日、9月26-28日、10月3-4日。
5.秋季氣象干旱階段性發展
9到10月,我市氣候總體呈現“暖干”的特征,全市平均氣溫(25.4℃)較常年同期偏高1.0℃,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四高;而全市平均降水量僅53毫米,較常年同期顯著偏少70%,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五少,其中連州、陽山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少。10月初氣象干旱露頭,至10月31日,我市大部地區出現了中等以上的氣象干旱。
6.六月雷電多
根據廣東省閃電定位網監測,2022年廣東省共發生云對地閃電222萬次,平均閃電密度為12.31次/(平方公里?年)。從空間分布看,珠三角是地閃密度高值區,地閃密度由珠三角向粵北、粵東、粵西遞減。而我市的地閃密度高值區主要分布在清城、清新南部到佛岡一帶。從月分布看,雷電活動主要集中在5-9月, 其中 6月最多,1月、2月、11月和12月基本沒有雷電發生。從日分布看雷電活動 頻繁時段主要分布在11-19時,其中15時是峰值時段
三、氣候展望和建議
預計,2023年屬于氣候一般年景,各地年平均氣溫20~22.5℃(偏高0.3~0.5℃);年降水量1800~2500毫米(偏多1~2成),氣象災害主要表現為前旱后澇、暴雨災害重,高溫熱害強,階段性、局地性氣象災害突出。開汛后將會出現多次降水集中期,可能引起暴雨山洪等次生地質災害;后期臺風個數略偏多,強度偏強;需加以防范,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