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走進清遠 > 關注三農 > 名特優新農產品

英德紅茶

時間:2015-07-30 09:13:55 來源:電子政務中心 訪問量: -
【字體:

 

  英德是個古老的茶區,1200多年前的唐代就是韶州(今韶關市)3個產茶縣之一,自此至清末千余年,一直是廣東的產茶大縣。明初,英德茶葉被列為貢品。新中國成立后,古老茶鄉英德更是煥發勃勃生機。

  英德現代茶業始于1955年,當年試種國內著名茶樹良種——云南大葉種茶成功;1959年用云南大葉種茶成功試制英德紅茶。英德紅茶問世以來,以其外形勻稱優美、色澤烏黑紅潤、湯色紅艷明亮、香氣濃郁純正等特點,與云南滇紅、安徽祁紅并稱中國三大紅茶。

  英紅九號是英德紅茶中的極品,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引進的多個高香型茶樹品種中篩選培育出的高香型紅茶品種,用其鮮葉加工的紅茶品質上乘,滋味醇滑甜爽、鮮香持久,被茶界認為是國內乃至世界最好的紅茶品種。

  近年來,古老的英德茶鄉注入新的內容,開辟旅游觀光茶園——茶趣園、茶葉世界和東南亞民族風情園。人們在這里不但可以欣賞美麗的茶園風光和東南亞民族歌舞,更可親身領略僑文化的風情萬種以及采茶、制茶的樂趣,學習識茶、品茶的茶藝,體會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

  

 

    英德種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據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八之出》 (公元764年)載:“嶺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當時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據中國茶葉研究所程啟坤、莊雪嵐兩研究員主編的《世界茶業100年》中研究論證;“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縣均已產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為當時廣東省11個產茶縣之一;明代時是廣東省70個產茶縣之一;鴉片戰爭后是廣東84個產茶縣之一。”可見英德植茶和產茶歷史悠久。

產地環境

    英德紅茶產于廣東省清遠的英德市,是清遠特產之一。茶區峰巒起伏,江水縈繞,喀斯特地形地貌,構成了洞邃水豐的自然環境。大小茶場即建于地勢開闊的丘陵緩坡上。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對濕度79%;無霜期長,霜日不足十天;土層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適宜,PH值4.5~5之間。所栽培的茶樹以云南大葉與鳳凰水仙兩優良群體為基礎,選取其一芽二、三葉為原料。經適宜萎凋、揉切、發酵、烘干、復制、精選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德紅茶外形顆粒緊結重實,色澤油潤,細嫩勻整,金毫顯露,香氣鮮純濃郁,花香明顯,滋味濃厚甜潤,湯色紅艷明亮,金圈明顯,葉底柔軟紅亮,特別是加奶后茶湯棕紅瑰麗,味濃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較之滇紅、祁紅別具風格。

有益成分

    英德紅茶品質優異,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外,與選用適制紅茶的云南大葉種為主體,搭配鳳凰水仙和推廣成功高香、優質大葉紅茶新品種有關,實現茶園良種化,為“英紅”香高味濃的品質奠定優良基礎。英德紅茶產品分為葉、碎、片、末4個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級的多個茶號。咖俳堿4.12%、氨基酸1.8%、茶多酚21%、茶黃素0.8~1.2%、茶紅素8~12%、水浸出物38.16%,達到國際高級紅茶質量水平。

茶葉規格

葉茶(FOP):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芽尖肥壯,金黃色毫尖顯露,無梗雜;湯色紅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勻紅亮,抖篩8~9孔,長度1~1.5厘米。
碎茶一號(FBOP):顆粒緊結重實,芽尖金黃顯露,色澤油潤;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持久,花香明顯,滋味鮮爽濃醇,葉底嫩勻明亮,圓篩8~10孔。
碎茶2~5號(BOP):顆粒緊結、勻齊,色澤油潤,不含毫尖;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鮮爽濃郁而持久,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
碎茶6號(BP):較細嫩的莖子茶,色澤烏褐尚潤;湯色尚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紅勻,圓篩9~12孔。
片茶(F):葉片皺褶,大小勻齊,色澤尚潤,湯色紅亮,香尚鮮純,味醇尚濃厚;葉低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之輕身茶。
末茶(D):手感重實呈砂粒狀,色澤潤,不含粉灰及泥砂;湯色濃紅、香氣純正,滋味厚,葉底紅勻尚亮,圓篩28~60孔。

分類

金毫茶: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荔枝紅茶:屬于紅茶中的香料茶。于20世紀50年代創制。選用英德工夫紅條茶,加注荔枝汁,采用科學方法使紅茶充分吸收荔枝汁的香味.外形條索緊細,烏黑油潤,湯色紅亮,葉底紅艷,荔枝香氣芬芳,滋味鮮爽香甜。
 
英德紅茶如何成為頂尖紅茶代名詞
 
  英德是個古老茶區,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英德種茶可追溯到唐朝。《英德縣志》中記載:“若中隅西華山茶,相傳六祖手植”。說明唐代禪宗六祖慧能〈638-713 年)曾在英德西華山植茶,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程啟坤、莊雪嵐兩位研究員認為:“英德茶葉生產始于唐朝,是韶州(今天廣東韶關市)三個產茶縣之一。清朝康熙年間的《重修英德縣志》記載有貢茶數量:”葉茶七十斤七兩,國朝,芽茶一十四斤五兩,進貢朝廷“。由此觀之,從唐代至清代英德茶葉產飲興盛,還出貢茶。

  英德明朝以后,盛行手工炒制綠茶,茶類產品專一。如:大灣藍山茶、大鎮九良茶、石牯壙聯山茶、橫石壙石文臺茶、魚灣烏泥坑茶、盤龍曲茶、石灰鋪亞婆障茶、沙口滑水山茶等就是當時著名的地方名茶。

  英德的現代茶業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直至解放初期的1956年,在廣東省農業廳的幫助支持下,廣東省地方國營英德新生聯合企業公司率先引入云南大葉種茶籽試種成功,并于1959年成功研發了英德紅茶。同年,在華南農學院、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協助下,成功試制出了第一批英德紅碎茶。

  1960年開始英德紅茶以其優異的品質揚名中外,中茶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祝賀電文中稱:1959年茶葉產品,經蘇聯和國內茶葉專家評定,已達到國際高級茶水平,為祖國傳統出口商品提高了聲譽。

  1963年,中國駐英國商務參贊張石誠從倫敦電傳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稱“1963年英國女皇在盛大宴會上用英德紅茶招待貴賓,受到高度贊揚和推崇”。

  1964年3月14日,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兼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在取道英德趕赴陽山考察途中,英德茶葉長勢讓陶鑄很感興趣,他立即取消陽山之行,改道坑口嘴。看到眼前一片蓬勃生機時,他非常高興。他提出了“英德第一步種茶10萬畝〈國營、集體各5萬畝)”的發展規劃,并親自給云南省委打電話,請求茶種和技術支持。“廣東省地方國營英德新生聯合企業公司”增更名為“廣東省英德茶場”,給了公司10萬元的資金支持,陶鑄還即席揮毫寫了“廣東省英德茶場”七個大字,從此英德茶場之名遠播。從60年代中期開始,英德逐漸形成了一個“英德茶區”,茶園面積超過6000公頃,茶葉產量突破4375噸,成為我國20個重點產茶縣之一和全國茶葉出口商品基地。發源于英德農場的英德紅茶聞名中外,遠銷到西歐、北美、大洋洲以及中東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陶鑄為英德茶葉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英德人民為紀念他的貢獻,在省茶科所內設有塑像供后人參觀。

  英德這個地方茶文化博大精深。英德市區有兩條街道命名為茶園路,專營和兼營茶店200間之多。由英德市茶葉局和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編的《英德茶葉》一書在1996年已出版;1998年開發建設了游客參與采茶、制茶、品茶等茶事活動的專項茶葉生態旅游景點“茶趣園”,率先在全國發展推廣茶葉旅游項目;2000年,省農科院茶科所創辦“茶葉世界”旅游景點,茶葉作為英德的特產,英德人探親訪友,出外聯系饋贈佳品。

  在上世紀90年代前,英德是紅碎茶第二套標準樣制地,英德紅茶遠近聞名,成為頂尖紅茶的代名詞。英德紅茶深厚的茶文化,有著輝煌的歷史,具有獨特和優質的品質。
 
  
三招識別真假英德紅茶
 
  茶葉市場發展迅速,以假亂真的茶葉多得數不勝數。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上的區別,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區別。鑒別真茶與假茶可一聞、二看、三測定。

  ,是指聞茶葉的氣味。可干聞,亦可用火烘烤后再聞。凡具有茶葉固有的香氣者為真茶;凡帶有青腥氣或其他異味者為假茶。

  ,是看葉片的形狀。把茶葉用沸水沖泡開,不同品種的茶樹其葉片雖有差異,但都有如下共性特征。其一,茶樹葉片邊緣鋸齒一般為16~32對,葉片的鋸齒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淺,近葉柄處平滑無鋸齒。假茶的葉片或四周布滿鋸齒,或者無鋸齒;其二,茶樹葉片的葉背葉脈凸起,主脈明顯,并向兩側發出7~10對側脈,側脈延伸至離邊緣三分之一處向上彎曲呈弧形,與上方側脈相連,構成封閉形的網脈系統。凡不具備上述特征的都是假茶。

  測定,是指用化學方法測定“茶”中咖啡堿和茶多酚的含量。凡是咖啡堿含量達2~5%,同時茶多酚含量達10~20%的是真茶,否則即是假茶。
 
 
“英德紅茶”不僅是地理保護產品,也是一種揚名海外的紅茶品牌,為什么好茶單單出在英德呢?

  英德紅茶色澤烏潤,顆粒均勻結實,香氣高銳,茶湯紅亮,滋味濃烈,飲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適合清飲。加上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英德紅茶在港澳和東南亞地區都很受歡迎。其中,濃強鮮爽英紅九號被譽為茶葉中的貴族,成為英國皇家御茶。

  自古好山好水出好茶,除了歷史傳承的原因,還跟它的地理、氣候有關。英德地處北緯24°的神秘“花香地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赫赫有名的英紅九號就孕育在這個優越的環境中。

  英德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原本就是產茶區,明朝被尊為朝廷貢品。特別是近代,1963年,當時的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來到英德,對英德紅茶的推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英德紅茶也從此名聲鵲起!

  喝茶是風俗是習慣,是健康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時代文化。愛喝茶的人有一個習慣,就是不斷追求茶種、口味的變化,從綠茶、普洱到紅茶,其實都是一個輪回常態。紅茶是一種發酵茶,它的口感好,而且秋冬季節喝有暖胃的功效,還可以做成奶茶等其它產品,所以說它的受眾是非常廣的,潛力不可估量。當然,當地政府的扶持和茶企業的推廣也功不可沒。

  18種中國紅茶中有的享譽中外,有的養在深閨人未識,有的甚至是瀕臨滅絕。英德紅茶憑著它優質的湯色、氣味、口感,以及出色的工藝和管理后來居上,成為中國紅茶品牌的佼佼者。需求決定一切,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價廉物美”。

怎么鑒別正宗的英德紅茶?

  喝過英德紅茶的人都知道,它特別鮮爽、甘甜、有花果香味。正宗的英德紅茶能沖出上好的茶湯,沖出飄逸的花香。

  如何品鑒,一般而言,一是外形,二是內質。正宗的英德紅茶,它的茶葉色澤烏潤,多為條狀。其次它的湯色紅亮,有濃濃的花果香,入口稍麻,而后茶香在口中散發,滿口留香。老百姓說起來更直接:“大壺沖泡不苦澀,熱飲甘香冷飲甜,鮮爽滋味口感佳,濃強鮮爽是英九”。

泡茶究竟有沒有正確的方法,怎樣才能泡一壺好茶?

  簡單地說,茶、水、水溫、茶具、沖泡方式和時間都有講究,大體說,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泡茶主要講究的是茶葉用量、泡茶水溫和沖泡時間,就紅茶來說,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泡茶的水溫則以90到100度為宜。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紅茶的沖泡時間宜短,蓋碗或小壺沖泡10秒內出湯即可,沖泡次數1到3次為宜,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時間應適當延長。
 
英德紅茶列入首批“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保護清單”
 
  2014年8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公布,“英德紅茶”被列入首批“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保護清單”。今后,歐盟不僅會保護英德紅茶的中文名稱,還會將其翻譯成多個成員國官方語言名稱,最大限度地保護產品。

  “中歐地理標志保護清單”主要目的,是通過中國和歐盟政府間簽訂產品互認協議,實現雙邊產品對等保護,擴大雙邊農產品貿易。一旦正式列入“中歐地理標志保護清單”,英德紅茶將享有與歐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樣的專門保護。這對提升英德紅茶的國際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英德紅茶”是清遠市首個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保護清單名錄,也是清遠一張重要的地理名片。近年來,受假冒偽劣產品等影響,“英德紅茶”國內外市場份額逐年減少。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保護,是其進入歐洲市場的通行證,也是有效打擊假冒行為的“護身符”,對英德紅茶的生產加工和質量監管要求也更高。



  2007年6月至2014年8月,英德市獲批準使用“英德紅茶”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企業名單共有15家。分別是: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廣東省英德華僑茶場茶廠、英德市上茗軒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英德市我和你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英紅鎮晶鑫茶廠、英德市一葉情茶業有限公司、英德市怡品茗茶葉有限公司、英德市老茶園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沁潤茶業有限公司、英德市尚品德茗茶業有限公司、英德品無界茶業有限公司大站分包、英德市德福緣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龍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英德市老一隊茶業有限公司、英德市花巖茶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