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的決策要求,在財政部的統一部署下,廣東省建立了全口徑、全級次國有企業名錄,2024年首次錄得國有企業超過1.9萬戶,進一步摸清了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底數,為推動財政科學管理和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一 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提升財政科學管理水平 依據國有企業名錄,將一級企業全部納入國資預算編報范圍,推動國資預算全覆蓋。以國有企業名錄為基礎,進一步理順國有企業產權和管理關系,壓實國有企業出資人或履行出資人職責部門的監管責任,確保國有資本收益及時足額上繳。 二 強化國有經濟統計監測分析,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將名錄中的全部企業納入國有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和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月報編報范圍,動態監測、深入分析、科學研判國有經濟運行情況,及時掌握國有企業債務風險、國有經濟發展趨勢、行業競爭態勢、市場需求變化等關鍵信息,為國有經濟管理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三 摸清國有資產底數,提升國有資產報告質量 以全口徑全級次國有企業名錄為抓手,更加全面準確反映國有企業資產和管理情況,有效提升國有資產報告質量,為各級人大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助力增效。 四 優化存量資產配置,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以國有企業名錄為基礎,全面掌握我省國有資產底數,統籌推進存量資產盤活以及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結合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根據名錄中的企業信息,分析國有資本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分布情況,通過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重點支持方向,有針對性引導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和公益性領域集中。 下一步,廣東省財政廳將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根據國有企業新設、合并、重組、關閉、注銷等調整事項,及時更新國有企業名錄,不斷拓展國有企業名錄在國資預算管理、國有經濟運行監測、國有資產報告、全口徑債務監測等工作中的應用,更好發揮名錄對財政資產管理工作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