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近日,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建文接受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采訪,詳細介紹了高新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效,并結合高新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領域,闡述下一步抓好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本篇報道分上下兩篇推出,以下是第一篇。
△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建文接受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采訪。(陳相如 攝)
鍛長板
三鏈協同鍛造產業競爭力?
2024年,高新區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120.98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先進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0.99億元,占比達67%;專利授權量1319件,居全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200家大關;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過百億元。
“2024年,高新區可謂‘碩果累累’。能取得如此成績,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全區干部職工以及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具體來說,我們正著力構建‘要素鏈-創新鏈-服務鏈’三鏈耦合的產業生態體系,努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陳建文說。
完善“要素鏈”,助力企業發展。高新區持續做好“存量用地、高效用地、新增用地”的“三塊地”文章,提升規上工業企業匹配度,規范高標準廠房建設和項目入園流程,不斷拓寬發展空間,打造良好產業發展載體,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優質外溢項目有序轉移。
過去一年里,高新區累計引進簽約項目158個,預計投資金額68億元,其中,主平臺高新區片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項目39個。
△廣匯國際鐘表產業城項目于2020年開始投資建設。項目依托廣州市鐘表行業商會,引進鐘表產業集群,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建設,三期也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朱梓恒 攝)
做強“服務鏈”,促項目落地發展。高新區大力實施簽約項目抓供地、供地項目抓動工、在建項目抓提速、建成項目抓投產、存量項目抓提效等“五個抓”舉措,加速項目落地投產。同時,成立項目跟蹤服務專班,組織專人實施保姆式、全天候、全過程、零距離跟蹤服務,推出“全代辦”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激活“創新鏈”,滋養發展新動能。高新區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把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為企業開展技術合同認定,2024年,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4588.5萬元;加大對科研機構、高校等創新主體的支持力度,與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了多個科研平臺和創新載體。
△2024年7月4日,“清遠高新區名家大講堂之技術轉移轉化就這么干”專題交流活動舉行,進一步加強轄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服務體系建設。(朱梓恒 攝)
強引擎
“龍頭”帶動聚起攀登新動能
“當前,高新區重點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3+1’主導產業,這‘3+1’主導產業也可稱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新區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陳建文用三組數據勾勒出高新區產業格局的變化:
2022年,全區工業總產值是516億元,其中“3+1”主導產業產值為281億元,占比為54%; 2023年,全區工業總產值是536億元,其中“3+1”主導產業產值為340億元,占比為63%; 2024年,全區工業總產值是574億元,其中“3+1”主導產業產值為390億元,占比為68%。
“也就是說,三年時間,工業總產值增加了58億元,而‘3+1’主導產業的產值增加了109億元,約等于工業總產值的兩倍。”陳建文說,從數字上可以直觀看出,高新區的傳統產業正逐步煥新升級,產業結構持續得到優化。
高新區主導產業中,一批頭部企業正不斷做大做強,它們不僅在各自產業鏈中擔任著“鏈主”的角色,更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不斷推動產業升級。
例如,先導科技集團已發展成全球最大的硒、碲、鉍、銦、鎵、鍺產品生產商,旗下有40多家子公司,業務輻射至全球,被稱為“全球稀有材料行業的領跑者”以及“我國稀散金屬材料科技領域的領頭羊”。
△2024年,先導科技集團在清遠地區突破“百億級”,產值為175億元,同比增長29%。(資料圖)
“以先導科技集團、豪美新材、楚江銅業等為代表的優質龍頭企業,它們正瞄準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引領著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在打造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過程中,這些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陳建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