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0〕326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政協七屆會議
第20200145號提案答復的函
曾建平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保護北江河流域漁業資源的建議》(第20200145號)收悉。您提出的五點建議有利于北江流域漁業資源保護,有利于推動北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我局和市直相關部門予以支持。現答復如下:
一、市政府重視北江流域漁業資源保護工作
為確保江河增殖放流工作科學、規范、有效地開展,我市這些年來持續采取了以下多項保障措施:
(一)強化漁業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科普常識的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一是市政府先后印發了《清遠市人民政府關于在我市境內北江水域設立禁漁區的通告》《關于在我市境內北江水域設立禁漁區的通知》《關于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的通告》《關于加強漁業資源保護的通告》等,明確禁漁區范圍,嚴禁電魚、毒魚、炸魚和其他任何破壞漁業資源的行為,從而有效保護北江水域漁業資源。二是在全市各主要媒體經常刊播相關的宣傳、報道,努力做到報刊有文、電視有影、電臺有聲、網絡有信息。三是漁港、漁村、重點的漁業水域堤岸、漁業基地等范圍設立了永久性宣傳標語。
(二)加強漁業執法管理。一是全市設立7個禁漁區和1個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二是加強對禁漁區的日常監管。三是督導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連州市、陽山縣等北江流域相關縣(市、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農業部門牽頭,會同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四是進一步加大漁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捕撈行為,有效保護北江流域的漁業資源。
(三)聘請珠江水產研究所、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對我市主要江段進行漁業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定點、定期分析魚類資源變化情況,為投放魚類的品種選擇和數量搭配提供科學依據。
(四)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對策。一是開展珠江禁漁工作,自2006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部門在珠江流域實施禁漁工作。今年我市根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做好廣東省2020年珠江禁漁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印發了《關于做好清遠市2020年禁漁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禁漁期水域范圍、禁漁時間,主要包括我市管轄的所有與珠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包括珠江干流、支流、通江湖泊)相連相通的江、河、湖、溪、涌、渠、庫和水閘上下游河網等自然水域均納入禁漁區,除休閑漁業、娛樂性垂釣外,在規定的禁漁區和禁漁期內禁止所有捕撈作業。二是加大對漁業水體污染整治。水質污染,是漁業資源的致命“殺手”,須重點加強污染源治理。相關部門切實做好沿江兩岸污水處理,加強江河漁業資源監測,確保漁業自然資源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三是嚴格執行捕撈漁船更新、改造的審批和檢驗制度,對未經批準擅自建造的無船名號、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的漁船,堅決查處。加強捕撈許可證管理,嚴格制止非漁業生產者從事捕撈生產。四是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健全巡航執法體系。統籌安排執法船的出航巡邏,提高巡航執法次數和擴大巡航執法的覆蓋面,實行聯合執法和常規執法相結合,每季度組織全市漁政執法船艇進行一至二次的聯合執法行動,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的問題。為漁業資源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五是繼續做好人工放流增殖工作。為了保護和增殖漁業資源,我市已持續多年開展江河魚類增殖放流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此外,我局針對部分江河污染嚴重的實際,有重點地投放一些濾食性魚類。通過生物治理的方法 ,遏制江河水質的富營養化。六是加大漁業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市民群眾的法制觀念。
二、強化漁業執法監管
我局開展漁政執法行動,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以及違規使用禁用漁具和“電魚”等非法捕撈行為。自2017年以來,我市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在禁漁期通過刑事拘留,實施“兩法銜接”,有效震懾了各類違法犯罪分子,近年來電魚案件得以大幅減少。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亮劍2020”北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今年1月以來,全市共組織聯合執法行動283次,參加執法車輛319車次,參加執法船艇285艘次,參加執法人員2272人次;全市共查處非法捕魚案件89宗;查獲電魚船9艘,沒收違法捕撈魚獲物137.5公斤,共取締違禁漁具數量1648張,共收繳電捕魚器具58套(其中收繳蓄電池13塊,電魚機8臺,撈批7個,電線95米),行政處罰案件9宗,行政處罰9人,移送司法案件46宗,移送司法60人,追究刑責23人。市水利局加強日常監督,加大聯合執法力度,集中打擊非法采砂行為。該局今年上半年聯合公安、海事、交通及屬地政府有關部門對轄區開展聯合執法212次,發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172份、《扣押決定書》147份,查處涉嫌違法采砂 船70艘、鏟車23輛、挖掘機24臺,涉嫌違法運輸河砂船21艘、其他運輸工具203件。
目前,在打擊電漁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清遠石角與三水大塘交界水域存在打擊難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對重點水域和重點對象進行重點打擊,進一步保護好北江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環境。
三、加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增殖與修復
(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年來,為確保江河增殖放流活動的規范化、常態化與社會化,每年均采用政府主辦、部門承辦、社會參與的方式進行,特別2006年以來,市政府每年均印發《清遠市第×屆社會參與江河增殖放流活動實施方案》,并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工作落實協調領導小組,規范相關做法,明確具體責任,號召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參與協辦活動的部門、單位不斷增加,投放江河的魚苗數量不斷增加,在每年的活動中,全市各縣(市、區)設立放流點,投放魚苗品種10多個,數量逾1500萬尾。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結合江河增殖活動進行宣傳,在公園熱鬧的地點派發江河增殖放流宣傳資料。通過電視、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市民對水生生物的保護意識,強化全社會自覺保護水生生物,讓市民了解江河增殖放流的意義和作用。
(三)采取有效保障措施。多年來市直有關部門持續采取有效保障措施。市財政局安排有關漁業方面的專項資金,如2020年年初預算安排61.25萬元漁政執法專項工作經費,用于禁漁期管理工作、漁業執法人員出航、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等方面,以利于促進建立我市河流漁業資源保護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對北江流域18條河流及12個湖泊水庫的水質開展監測,以保障漁業資源的水質安全。市水利局加強日常監督,加大聯合執法力度,集中打擊非法采砂行為。市農業農村局,一是實行捕撈許可證制度,制定捕撈配額,捕撈行為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探索建立捕撈配額可轉讓的市場機制。二是加快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轉產轉業漁民的培訓,拓寬再就業渠道,推動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將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列入到扶貧計劃,加大財政投入扶持。三是實施休漁禁漁制度,促進漁業資源的有效恢復。各級政府落實分管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制定休漁補償政策,確保休漁漁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休漁制度的順利實施。在北江水域的魚類重要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設置禁漁區,設定禁漁期,對主要魚類的繁殖期和幼魚生長期實行禁漁管制。嚴格執行污染減量排放和達標排放規定,嚴格控制向水體排污。加強水域污染事故調查處理力度,四是加強我市北江水域生態治理與修復,尤其江河攔河堤建成后,破壞了生態通道和生物生長繁殖環境。五是設立水產種質保護區,每年在保護區內投放各種魚類增殖放流,從而保護漁業資源品種。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進行宣傳,在漁村、漁業碼頭拉掛宣傳標語,宣傳有關法律法規。
(二)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每年在各縣(市、區)開展江河增殖放流活動,恢復漁業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
(三)加強執法監管,加強與公安部門聯系,加強對重點區域和重點水域監管,重點打擊涉漁“三無”船舶以及違規使用禁用漁具和“電、炸、毒”魚等非法行為,保護我市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漁業健康發展,從而提高漁民收入。
(四)會同市水利、財政、航道等部門研究在北江水域各級水利樞紐修建魚類洄游通道的可行性。
(五)繼續爭取市財政的大力支持,建立河流漁業保護專項經費,統籌使用好有關漁業的專項資金,保護好北江河流域漁業資源。
誠摯感謝您對我市漁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10月12日
(聯系人:莫秀文,聯系電話:3218166)